letter-for-family
这个标题是有多老土啊,像是小学作文,而有些话不能当面说,只好用这样迂回的方式表达。
首先提个疑问?一只猪,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?
不用说也知道它只是养来吃的,没有人会关心它生命的意义,人们只关心它身上的肉好不好吃,因为猪的生命一直就被设定为给人们吃的。
而人呢?人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?
仿佛许多人都被设定了人生的路,18岁前好好读书不能早恋,要考进名牌大学;大学毕业最好能进大公司工作;工作后就要谈对象结婚;30岁前要生娃;然后开始教育下一代人生命的设定,周而复始…
有时候我在想,其实我们跟猪好不了多少,只是设定复杂一些,每一代人都按照上一代前辈的活法。
其实不能全怪长辈,毕竟四书五经,孔孟、杨朱、墨子等建立的道德体系是现有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,很难动摇。小编觉得孟子甚偏执,表面上体面,其实心底有股邪火。比方说,他提到墨子、杨朱,“无君无父,是禽兽也”,如此立伦,已然不是一个绅士作为。至于他的思想,我一点都不赞成。有论家说他思维慎密,我看恰恰相反。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,有时候及不了人,就说人家是禽兽、小人。这种人说的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祸害了几代人?反正我觉得是屁话,绝对不服。我佩服法拉第、爱恩斯坦等人才,因为给我两个线圈一根铁棍子,让我去发现电磁感应,我是发现不了的;相对论更完全在能力之外。
人生的意义
回归到人生的意义,按照前面提到的设定推断,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可能并没有留下什么贡献,这让我想到如果日后我的子孙追问爷爷生前做过什么威水史,而我子女哑口无言,这样会让我很难堪,就像被人吃了的猪不会被记得它生前喜欢跑步。
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,不只是局限于物质的追求,还有精神上的,如果我的子孙很自豪的跟同学说爷爷是Github
某著名库的作者,那我肯定会笑开了。
对本人而言,学习、阅读、音乐、运动,乃至旅游、恋爱,无不有助于形成我的信念,构造我的价值观。不断地学习和追求,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情啊!要把这件趣事从生活中去掉,倒不如把我给阉了…你有种美好的信念,我很尊重,但要硬塞给我,我就不乐意了,打个粗俗的比方,你的鸡鸡不能代表我的鸡鸡,更不能代替天下人的鸡鸡。
总结
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对自己,子女长大都自己的想法,父母何必过分干预呢?
前不久在大家乐午餐,座位紧缺,只好搭台,我跟一位看上去50岁的阿姨一起吃,我就问,“啊姨怎么一个人出来逛街呢?”…
一顿午饭了解到她其实已经70岁了,除了平常注意养生之外,还有一个秘诀:很少操心子女生活。引用她的话“仔女都大啦,无可能样样都管嘅”。很欣赏这样的心态,妈游泳伙伴中的英姨也是,英姨两夫妻的心思大部分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,我希望爸妈也能多为自己着想,少听部分亲戚的流言蜚语,少为我的婚姻操心,我暂时没有对象并不代表不爱你们。